一、送檢情況
送檢時間:2016年2月23日
送檢客戶:李場長
豬場規模:140頭母豬
豬場所在地:駐馬店上蔡
二、臨床癥狀
哺乳母豬膘情可以,奶水不是很好。產房內仔豬,出生后10日齡內出現黃色腹瀉,消瘦的現象,尤其5日齡內仔豬嘔吐、腹瀉,死亡率較高。灌服生理鹽水、葡萄糖、抗生素等防控效果較差。
三、剖檢病理變化
1、產房仔豬脫水消瘦死亡,渾身沾黃綠色糞便。
2、腹腔內腸道鼓漲,腸壁變薄,腸壁血管充血,腸道內黃色稀糞。
3、淋巴結大理石樣,切面邊緣出血。喉頭軟骨有出血點。
4、脾臟邊緣鋸齒狀出血,梗死。
5、胃粘膜出血,肝臟腫大,邊緣出血梗死。
四、組織病料病原檢測
分別取送檢仔豬的腸道組織、脾臟、淋巴結、腎臟進行處理,通過PCR或RT-PCR檢測可疑病原。
【結論】根據豬群的生產情況、豬的流行病學、臨床癥狀、剖檢病例變化及組織病料的PCR/RT-PCR檢測,仔豬存在豬瘟病毒與流行性腹瀉病毒的混合感染。
五、健康管理策略
針對出現的這種狀況,為了保障豬群健康,建議如下措施:
1、選用優質的豬瘟疫苗,流行性腹瀉-傳染性胃腸炎-輪狀病毒疫苗進行科學的免疫,確保有效的免疫保護。
母豬選用高效細胞苗進行進行普免,每年3次,每次2頭份。或者跟胎進行免疫。仔豬25日齡左右首免,30日齡后二免。
母豬選用流行性腹瀉-傳染性胃腸炎-輪狀病毒疫苗與產前40天、20天分別免疫,采取后海穴注射。
2、提高母豬在哺乳期的采食量,尤其冬春低溫季節,可通過濕拌料及每天3-4次飼喂從而保證母豬較高采食量保證提供充足的奶水,對于奶水不好的豬只,使用藥物催乳具有較好的效果。
3、保溫:做好產房,特別是保溫箱等局部保溫工作,7日齡內仔豬,產房局部溫度控制在28-32℃。
4、補液:利用5%葡萄糖生理鹽水(提前預熱到30℃)進行腹腔注射補液,每次30毫升,每天2-3次。
5、加強消毒,保持干燥。出現腹瀉的欄舍,用沾消毒水的半干拖把及時清理糞便,減少仔豬接觸病原的機會,可在產床及保溫箱內撒專用干粉消毒劑。對走道及周邊可用生石灰消毒。
6、嚴格的隔離措施,發病舍專人飼養,禁止串舍,清掃用具等專舍專用,同時加強消毒。盡量延遲發病時間,7日齡后死亡率降低,對于7日齡內發病的殘次豬和脫水嚴重的豬及早淘汰并進行無害化處理,對有治療價值的豬進行人工補液和人工哺乳或人工奶喂養。盡早利用奶媽豬,新生仔豬腹瀉,盡早更換母豬,利用健康的早期斷奶母豬帶剛拉稀的仔豬。
7、防控關鍵主要是細節的落實執行,落實到位則病死率降低,損失減少。
在豬場一線的生產管理中,豬病復雜化程度日益增強,獸醫僅憑臨床經驗和病理變化難以正確把握,必須借助專業實驗室檢測才能快速確診。實驗室檢測需要與送檢客戶進行有效的溝通,對樣品采集部位,采集
副豬嗜血桿菌只感染豬,常見于5-8周齡的豬,主要在斷奶后和保育階段發病,發病率一般在15%-20%,嚴重時病死率可達50%以上。HPS是豬上呼吸道的常在菌,在正常條件下不表現癥狀,但在斷奶、混群、長途運
【導讀】豬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引起的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病,以發燒、敗血癥、腦膜炎、肺炎、關節炎等為主要特征;豬鏈球菌共有35種血清型,其中豬鏈球菌2型,致病性強,傳播迅速,豬病死率高。本病的
一、送檢情況送檢時間:2016年7月19日 送檢客戶:李場長豬場規模:120頭母豬豬場所在地:山西陽城圖1 張博士抽樣檢測中二、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1、仔豬消瘦、乍毛、精神狀態不佳,腹式呼吸比較明顯
Copyright ? 2002- 2025 河南邦農飼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:河南省滎陽市豫龍鎮建設路與滎澤大道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南 網站備案號:豫ICP備2021004706號-1 站點地圖技術支持:鄭州網站建設